目錄
ETF收益分配的所得類別
近來高股息ETF吸引投資人目光,國稅局提醒,根據ETF分配收益所得歸類不同,相關課稅規定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四種,投資人取得相關所得要特別留意。
近來市場掀起一波波ETF熱潮,如0050、0056及年初新募集的00939及00940,成為市場話題。
國稅局指出,ETF按其投資標的分為國內成分股ETF、國外成分股ETF、債券及固定收益ETF等,根據分配收益所得歸類不同,影響納稅人是否需要申報、是否屬於稽徵機關提供查詢的所得資料範圍等,也會影響是否應申報基本所得額(最低稅負)。
第一種,若分配收益歸納屬於股利或盈餘所得、營利所得、境內金融業利息所得、境內其他利息所得、附買回債券利息所得、非固定資產租賃所得等,依規定均須申報繳稅,不過也都屬於稽徵機關提供查詢的所得資料範圍,不必自己大費周章蒐集所得資料。
第二種,若為國內財產交易所得、收益平準金、資本公積三項所得類別,皆不屬於稽徵機關提供查詢的所得資料範圍,不過這三種ETF分配收益所得,也都不需要申報繳稅。
第三種,來自大陸地區ETF分配收益所得,包含大陸地區營利所得、大陸地區利息所得、大陸地區財產交易所得等,雖不屬稽徵機關提供查詢的所得資料範圍,但仍須申報繳稅,因此需自行備妥收益分配通知書(或對帳單、明細表、ETF電子帳單等),供國稅局稽核。
最後,來自海外的ETF分配收益所得,包含海外股利所得、營利所得、海外利息所得、海外財產交易所得等所得種類,只要海外所得合計達100萬元者,應申報個人最低稅負,必須留意的是,這類ETF分配收益所得不屬稽徵機關提供查詢所得資料範圍,因此須自行備妥相關資料以供稽核。
投資ETF的交易成本,有哪些?
投資ETF四大階段的相關費用大致可分為:
- 買進:需要支付表定0.1425%的股票手續費給券商, 通常可再爭取手續費折扣。
- 持有:發行商會收取ETF內扣費用,將直接從ETF淨值內扣除,投資人不需要額外繳錢。
- 賣出:需要支付表定0.1425%的股票手續費給券商, 一樣參考各家券商的手續費折扣。政府並會徵收0.1%的證券交易稅(一般股票稅率為0.3%);目前為鼓勵上市上櫃債券ETF之發展,115年12月31日前暫停徵收債券ETF的證交稅,惟槓桿型及反向型的債券ETF仍會被課證交稅。
- 領股息:領配息的存股族每年五月申報綜所稅時需一併申報ETF配息所得, 還有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匯費等成本。
什麼是ETF的內扣費用?
內扣費用指的是ETF在追蹤標的指數時,需要支付的成本,也稱「總費用率」。
ETF內扣費用不像手續費或稅費等是一次性成本,投資時間愈長、內扣費用就愈高,每天會自動從ETF淨值中扣除,並反應在 ETF 的價格上。且是不論是否獲利都會產生的成本,對長線持有的投資人影響較大。
ETF內扣費用大致可分為幾種:
- 經理費:又稱管理費,為操作ETF投資組合的管理成本,用來支付基金經理的薪酬、研究成本和其他行政費用。有些ETF會依規模而收取不同經理費比率。
- 保管費:支付給「負責保管資金的銀行」的成本。
- 買賣周轉成本:ETF成分股變動時,調整投資組合所需的交易成本。
- 指數授權費:基金管理公司向指數提供商支付的費用,以取得使用該指數的權利。例如某ETF追蹤台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指數,則該ETF需要向台灣證券交易所支付指數授權費。
- 上市及年費:支付給交易所的費用,用於ETF上市和交易。
- 雜支:入/出借股票應付費用、經紀商佣金、交易手續費…等。
一次看懂個人「投資ETF」的課稅方式
每一申報戶全年海外所得達新臺幣100萬元者,應全數計入個人之基本所得額
民眾在申報前自行檢視「收益分配通知書」,收益如屬臺灣及大陸地區來源所得,應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總額課徵所得稅;
如屬海外地區來源所得,每一申報戶全年海外所得達新臺幣100萬元者,應全數計入個人之基本所得額,申報並計算基本稅額。
ETF投資00940大軍要繳稅嗎?買哪種ETF最節稅?
4月ETF受益人突破千萬,投資ETF,怎麼繳稅最划算?存股族和當沖客,稅負成本有何不同?5個關鍵搞懂你的稅務。
1、00940受益人還不用報稅
5月申報的是前一年的所得稅。2024年3月引爆申購熱潮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5月初配息,不在申報之列。不少投資小白今年進場,同樣明年才要報稅。
2、並非全部股利都要課稅
無論是月配、季配或半年配,投資人收到ETF收益分配通知書,會發現有兩筆錢,一筆是「87年以後股利或盈餘所得」,另一筆是「國內財產交易所得」。
舉例:以元大台灣50(0050)最近一次配息為例,每單位配發3元,若持有976單位,獲配金額2927元,但其實股利所得只有1200元,只佔四成,其他是財產交易所得。
Q:明明ETF沒賣,怎麼會有財產交易所得?
A:原因是ETF會依指數比重買賣成分股,投信公司買賣間的價差,若有賺,就會還給投資人。
EX:以上述例子來說,股利1200元,靠價差得到的資本利得1727元。但因為台灣沒有證券交易所得稅,因此後者免稅。換言之,當台股ETF的收益分配中,愈大比例來自財產交易所得,投資人的稅務負擔就愈輕。
3、股利所得有兩種申報選項
當算出多少股利所得,下一步是評估怎麼報才划算。
因為2018年起,台灣股利所得有兩種報稅方法:一是併入綜合所得稅,按累進稅率,最高40%;另一種是分離課稅,單一稅率28%。
通常投資小白,適用綜所稅率在30%以下,股利所得併入綜所稅比較划算。
詳細文章:存股族怎麼報稅才划算?
4、各種ETF課稅規定不同
ETF在台灣蔚為風行,投資人也從台股買到海外,例如富邦投信發行的富時越南ETF(00885),光靠台灣人的錢,買到全球越股ETF第二大。
更不乏年輕投資人,直接透過海外券商平台,去買境外ETF,如TLT(iShare 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QQQ(景順納斯達克100指數ETF)等。但因為投資標的和交易管道不同,在台灣都算不同的稅。
若是定期定額的ETF存股族,要留意收入是算股利所得,還是海外所得。
- 跟台股ETF只對股利所得課稅不同,海外ETF的股利所得和財產交易所得,都算「海外所得」,但有750萬的免稅額。而賺資本利得的ETF投資人,要特別留意境外ETF的買賣價差,會併入海外所得計算。
- 但若是投資陸股ETF,按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國所得視同台灣所得,因此要併入綜所稅計算。而且不只股利,連財產交易所得也要繳稅,因此,稅負成本比買台股ETF還大。
另外提醒,有些標榜中國ETF,不代表所有收益都是從中國地區配出,要看個股的公司登記地。
例如:中信中國高股息ETF(00882),投資50多檔港股,雖以中國公司為主,但像康師傅控股公司,登記在開曼,就視為海外所得,因此康師傅配出的收益,不必計入綜所稅計算。
5、要不要參與除權息?
有些人想節稅,在除息前賣掉ETF,再趁填息前買回,倒賺價差。
但有些人不認同,因為不參加除息,也不一定能賺到價差,「有賺錢(指股利),繳點稅也是應該的。」
經濟日報 113.05.09 、國稅局ETF課稅,新百王證券、Yahoo奇摩財經113.05.21、天下雜誌2024.04.23
更多詳情,請詳個人投資基金股票如何課稅
欲瞭解更多,請參考「個人高所得節稅線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