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公司以後,帳要怎麼做?公司財務及會計全攻略(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系列-2)

目錄
會計與財務:工作本質大不同

會計為經營之根本
「不懂會計,就不會經營」!是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名言。稻盛和夫認為,欲運用會計協助企業步上正軌、永續經營,有四個步驟。第一步,財報必須能真實呈現實際經營狀況;第二步,經營者必須對會計數字有感覺;第三步,經營者要對會計追根究柢;第四步,進行變形蟲(阿米巴)經營管理。
會計工作內容
會計的核心職責是過去交易的記錄,並製做成財務報表,主要包含:
- 記帳與報稅
- 按企業會計準則,紀錄公司交易與金流的「進」與「出」:會計工作十分重要,包含:紀錄公司的交易紀錄並做成會計傳票、登錄帳簿、編列報表(例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與現金流量表、財務資訊及編列特殊需求報表…等)、稅務申報、財務年報,在大型的已在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上市櫃公司,也會請會計人員提供在投資、成本規劃上做審慎的判斷與評估。而較小規模的中小企業公司,會計人員也需要處理公司所有的交易紀錄、整理紀錄、製作相關財務報表等,為的是「平衡借貸帳」。
- 處理年度稅務申報:會計工作要面對許多數字,在製作報表的時候須要有極大耐心,尤其是在5月報稅季、製作年度財報、每月薪資計算的時候,工作量增加相對壓力會變大。而委外給會計師事務處理報稅事務,一般服務內容包含記帳、結算申報等稅務申報,還能給予中小企業財稅的相關知識與諮詢。
- 提供合法節稅方法:委外給開業已久,經驗豐富的會計師事務所,會每年根據公司的營業情況,給予適當的建議,讓公司能夠合法合規的處理稅務事宜。
- 降低被查帳風險:公司隨著時間可能營業額會越來高,常會有金額異常的情形,像是進貨少銷貨金額大、運費過高…等等,這很容易讓國稅局找上門,如果不能合理解釋會需要補稅金。嚴重恐怕還會吃上罰金。
- 數據報表管理
- 輸入ERP系統中的報表參數
- 確保報表準確性
- 整理並提供符合公司需求的財務報表
公司負責人的責任
會計人員負責的是製作財務報表,但是提醒,公司負責人除了確認會計人員製作財務報表正確性以外,每年度公司負責人都必須將公司編制的財務報表提請股東常會承認,才算免除董事/董事會的責任,如果達到資本額3000萬以上或是營收達1億元,或是員工人數100人以上,以上財務報表還需要經過會計師簽證。
財務工作內容
財務則更加著眼於資金的調度,主要職責包括:
- 財務分析
- 利用會計報表進行詳細分析
- 計算投資報酬率
- 評估市場發展趨勢
- 為企業提供策略性建議
- 資金管理
- 掌握現金流資訊:進階一點的財務人員,要負責公司的現金流量預估,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是做不好,公司可是會有資金缺口,一不小心可是會跳票賠上商譽的。除了現金流量預估外,還要負責銀行融資與資金調度、匯兌避險、投資等事宜。這些大概就是一般企業財務人員最重要的工作內容。
- 進行預算規劃
- 控制成本
- 建議公司經營方向
不同公司規模的財務需求
大公司財務需求
大型企業的財務管理特點:
- 忠實表達的財務報表
- 內部控制須符合上市櫃公司規範
- 需公開完整財務資訊
- 複雜的資金調度計劃
- 跨部門溝通與協調
- 製做管理報表
中小企業財務需求
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特點:
- 以合法合規,滿足投資人,銀行貸款及節稅為主要目標
- 會計工作通常由少數人或一人包辦
- 需快速學習各種會計工作內容
- 彈性應對公司需求
- 缺乏正式內控制度
專業會計人才的尋找困境
- 當前人才市場挑戰
- 少子化衝擊
- 工作重複性高
- 專業職涯發展深度受限
因應策略:委外會計服務
委外給會計師事務所的優勢
- 專業度高
- 豐富的客戶服務經驗:由於會計事務所的客戶類型眾多,處理帳務的人士皆有一定的稅法財務背景,專業程度較不需要擔心。服務客戶的數量越多,相對的遇到棘手的財務問題也較能解決棘手的問題。
- 處理複雜財務問題的能力強:企業除了得到會計報稅服務以外,也可以每年度與會計師討論,公司各個階段所需要注意的財稅議題。在這個法令及科技變化快速的時代,能夠將複雜的問題交給能解決問題的人,至關重要。
- 穩定性佳
- 避免內部人員更替導致的交接問題:想想看,如果公司自己聘請一位會計人員,幫公司做了好幾年的帳務,結果他要離職,公司內部肯定是必須找新人替代,還要想辦法完整交接工作。新的會計還會常常發生一個情況「原本帳上項目和後來編列的項目不同」,例如,冷氣維修費用於本應該放在修繕費用,但是被新的會計列為雜項。這會有什麼後果呢?通常,國稅局對於「雜項」項目會特別注意,若金額過高容易成為被查核的對象。若一開始就由會計師事務所處理就會減少這種問題,他們可以立即找到熟稔會計稅法的人承接記帳及申報的稅務工作。
- 減少會計科目認定不一致的風險
- 協助建立會計制度:好的財務品質和企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給公司老闆們的建議,建議請會計事務所的人來協助處理公司帳務。可以降低聘請一位會計人員的人事費用,還能協助建立會計制度、報表制式內容,學習精確掌握公司財務資訊。
- 避免內部人員更替導致的交接問題:想想看,如果公司自己聘請一位會計人員,幫公司做了好幾年的帳務,結果他要離職,公司內部肯定是必須找新人替代,還要想辦法完整交接工作。新的會計還會常常發生一個情況「原本帳上項目和後來編列的項目不同」,例如,冷氣維修費用於本應該放在修繕費用,但是被新的會計列為雜項。這會有什麼後果呢?通常,國稅局對於「雜項」項目會特別注意,若金額過高容易成為被查核的對象。若一開始就由會計師事務所處理就會減少這種問題,他們可以立即找到熟稔會計稅法的人承接記帳及申報的稅務工作。
- 委外會計服務的成本效益
- 降低專聘會計的高額人事成本
- 節省公司的時間,專心於業務上
- 每月服務費約3,000元起:對公司而言,是收月費制,而且由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報表製做的責任,公司老闆不需要再處理稅務事宜。
- 協助建立完整會計制度
選擇專業會計事務所的關鍵考量
- 會計師執業服務的經驗
- 客戶產業類型多樣性
- AI時代自動化技術與會計系統現代化程度
- 客製化的服務能力
自己做帳的潛在風險
許多公司剛開業為了節省成本,常常嘗試自行處理公司稅務申報,但這可能帶來嚴重的風險。雖然國稅局、財政部、會計相關知識網站會提供稅務方面的表格,讓企業老闆參考,但是普通人沒有經過專業會計訓練,對於會計、稅務專有名詞、稅法認知度很容易有誤解,就像要寫法律的訴訟書,法院網站會提範本,但不是人人都能輕易寫好,讓律師來處理撰寫訴狀及出庭,是比較保險的做法。對照到公司會計處理及稅務申報,萬集會計師事務所建議,由公司提供材料(發票,支出憑證),委由會計師事務所來進行記帳及稅務申報。
法規與專業知識缺口
- 專業名詞誤解
- 缺乏專業訓練難以正確理解複雜的會計術語
- 錯誤解讀稅法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 商業會計法應用不當
- 未正確遵循商業會計法記帳
- 可能觸發國稅局的稅務查核
財務稅務申報潛在陷阱
- 異常交易風險
- 進銷存金額不合理
- 運費雜費等費用科目異常
- 容易引起稅務機關注意
- 財務違規後果
- 收到查帳公文,可能需要補稅
- 嚴重情況可能面臨罰款
- 公司商譽受損
錢帳分管:財務風險控管的關鍵策略
為什麼要實施錢帳分管?
- 內部控制
- 降低舞弊風險
- 增加財務透明度
- 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 職責區隔
- 會計專注記帳與報表
- 財務專注資金調度與策略
- 各司其職,相互制衡
具體分工建議
- 會計職責
- 記錄每筆交易
- 編製財務報表
- 開立發票,整理支出憑證
- 配合會計師事務所報稅及查帳簽證工作
- 確保金流紀錄的正確性
- 配合會計師事務所報稅及查帳簽證工作
- 財務職責
- 資金運用規劃
- 預算編制及規劃
- 財務流程制定
- 公司貸款策略
舞弊案例
不只是中小企業,一般的名人、Youtuber也三不五時發生員工舞弊事件,或是合夥人間糾紛躍上新聞版面。所以誠心建議,做好職能分工,錢帳分開管理,方為上上策。
補充文章: 合夥注意事項
萬集會計師事務所給中小企業的建議
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可以考慮:
- 委託專業會計師事務所
- 建立內部審核機制
- 建立透明的財務制度
- 將財務與會計分開由不同人執行,交叉檢核
- 老闆(經營者)要對會計數字有感:學會閱讀財務報表。有明確的財務數字做為依據,以利經營者做出最適決策。
結語:明智的財務管理之道
公司老闆應將精力專注於核心業務,將專業的財務管理交給專業的人士,這才是邁向成功的關鍵策略。
企業財務管理不僅是一項技術性工作,更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將財務管理視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性工作,將財務報表是為公司經營的儀表板,而非僅將會計財務工作視為瑣碎的行政事務,才能運用會計財務資訊,為企業創造長遠價值。

- 建立嚴謹的財務流程
- 持續學習與專業成長
- 保持財務透明度
- 專業至上,不可忽視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 風險意識常在
- 透過內控制度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