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與會計的差別:企業主必備的財務報表與財務知識(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系列-1)

目錄
重點摘要
一般人會認為會計工作內容與財務工作差不多,但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會計負責管帳,處理過往金流紀錄;財務管錢,更著重在未來的資金規劃,兩者有互補的作用。而哪一種是你需要的呢?一起來了解詳細差別。

- 會計與財務的基本差異:會計偏向於記錄和報告過去的財務活動,而財務則著重於資金的規劃和管理
- 企業主必知的三大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 創業初期的會計選擇:初期可自行用Excel記帳,隨著業務成長再考慮聘請專業人員
- 現金流管理的重要性:許多企業倒閉不是因為沒有利潤,而是因為現金流斷裂
- 財務會計vs管理會計:前者關注合規報告,後者關注內部決策
創業者的會計恐懼症
會計是什麼?
會計在商業中被稱為商業的語言,也是企業共通的語言。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就說過,不懂會計,就不會經營,台灣的半導體之父張忠謀也說過:無法被數字量化的東西就無法管理。
對許多企業主來說,會計就像是一座難以攀爬的高山。這種恐懼往往源於我們從小對數學的抗拒心理。很多新創老闆的第一反應是:「如果可以請一個會計來幫我,把帳的部分都丟給他,這樣公司就不會亂了。」
然而,這種想法是危險的。事實上,所有的財務責任最終都歸於企業主身上。你可以暫時逃避,但最終報應會回到你身上。正如一位資深企業家所言:「白花花的銀子很好用,大家都想幫你花。」在沒有清晰財務概念的情況下經營企業,就像在森林中沒有指南針一樣危險。(補充文章: 公司帳該怎麼做?)
財務報表編制的責任
企業負責人一定要有的法律觀念,每年度公司必須在年度股東會承認財務報表,而董事會必須要股東報告年度經營成果,所以不管是內聘的主辦會計,或是外包給會計師事務所產出的財務報表,最終財務報表,即展現公司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編制責任都是在「負責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會/有限公司則是董事身上,這點請公司負責人要特別注意。(延伸補充:公司負責人的責任)
財務與會計:不同但密不可分
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我們需要分清財務與會計的差別:
會計是記錄、分類和總結財務交易的過程,提供過去的財務狀況報告。它就像是企業的「歷史書」,記錄了已經發生的事情。
財務:財務會計的重點在現金流,則更著重於資金的規劃、籌措和管理,關注未來的資金流向。它更像是企業的「導航系統」,指引著企業的資金去向。
正確的會計報表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而言非常重要
將財務報表視為企業經營的儀表板
正確的財務報表能夠提供企業主清晰的財務狀況,幫助他們做出明智的經營決策。這些報表不僅是合規的要求,更是企業健康運營的基石。而企業主必須學會閱讀財務報表,才能夠在決策時做出正確的判斷。(補充文章: 3個財務關鍵數字),而在投資的基本面分析中,企業的三大財務報表包含了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出公司資產配置的狀況、損益表則能看出公司段時間內有沒有賺錢,而現金流量表是用來看出公司現金的來源與去處。

企業主必知的三大財務報表
1. 損益表 – 你的商業模式縮影及經營狀況成績單
損益表反映了公司的營運狀況,記錄了特定期間內的收入和支出。它就像是企業的「體檢報告」,顯示企業的營運健康度,也代表企業的競爭力。
損益表包含: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稅前利潤
- 稅後淨利
建議企業主甚至可以建立每日損益制度,每天回顧自己的商業模式運作情況。這樣能夠幫助你更清晰地了解公司的運營節奏,及時調整策略。
2. 資產負債表 – 企業的身價,值多少錢。
資產負債表是企業在特定時間點的財務狀況快照。左邊是資產(公司擁有的東西),右邊是負債和股東權益(公司欠的東西和股東的投資)。所有的資產扣掉負債就是股東權益,換句話說股東權益才是我們身為股東擁有的淨資產,又叫做淨值。
因此在判斷公司或個人整體價值的時候,不會去只看他資產的總額有多少,還有扣除掉負債的部分,畢竟這部份是向別人借的,未來是要還的,所以並不真正擁有,因此剩下的股東權益(淨資產或淨值)才是真正判斷價值的基礎。股神巴菲特在投資的時候,就特別關注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幫助你檢視:
資產部分
- 流動資金狀況
- 庫存水平,有多少存貨。
- 應收帳款情況
- 非流動資產比例
負債部分
- 短期負債風險
- 應付帳款壓力
- 股東權益變化
資產負債表能幫助你避免「黑色倒閉」—即企業表面上有利潤,但實際上資金都卡在庫存和應收帳款中,最終因現金不足而倒閉的情況。
資產負債表是重中之重
2011年5月,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期間,有記者採訪巴菲特時問:“您在閱讀財務報表的時候最關心什麼內容?最先閱讀什麼?”
巴菲特回答:
“我比大多數人更關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當然公司年報裡的所有信息我都不會漏過。通過閱讀財務報表,我想盡可能了解公司在三年、五年、十年後可能的獲利能力,然後和現在的市場價格做比較。我必須非常正確地理解公司業務的經濟特徵,如果不能下一個結論,我是不會購買這個公司的。”
看企業年報或季報時,整套財務報表包括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大多數人會首先看損益表,而且大部分時間用在分析損益表上,有些人甚至會只看損益表。而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者卻會用很多時間來分析資產負債表。
為什麼?

第一,對於公司生存來說,資產負債表比損益表更重要。
第二,對長期股東來說,股東的財富主要通過資產負債表來反映,所以股東特別重視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反映了支撐公司長期發展的財務實力。
第三,損益表只能反映發展快慢,資產負債表才能反映實力大小。損益表反映的是企業一個階段發展的好壞,資產負債表反映的則是企業生死存亡的根基強弱。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財務實力大小,最終實力決定公司競爭優勢的大小。
3. 現金流量表 – 預測資金斷裂的警示系統
現金流量表,乃企業在一固定期間內,現金流動情形的活動報告書。現金流量表追蹤公司的現金進出情況,幫助你預測未來的資金需求。了解公司現金水位的狀況及預測未來的資金水位,它是預防資金鏈斷裂的重要工具。(補充: 現金流是什麼?)
在現在聯準會升息,利率水準偏高的情況下,公司應更關注保持足夠的現金水位,以備不時之需!
現金流量表的3大組成要素

自由現金流量
除了關注營業現金流量,及公司的本業一年度中帶來多少淨現金流入以外,更應該關注的是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量,這才是公司可以自由運用的資金!

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 FCF)是指公司在支付所有營運費用和必要的資本支出後,仍然可以自由運用的現金。換句話說,自由現金流量代表公司真正可供分配的現金,可用於回饋股東(如發放股息、股票回購)、償還債務、進行投資,或留存以應對未來不確定性。
自由現金流量被視為評估企業真實獲利能力和財務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比會計淨利更能反映企業實際的現金創造能力。與收益或淨利不同,自由現金流量不包含損益表上的非現金支出項目,同時考慮了用於維持和擴展業務所需的資本支出。
以台積電的自由現金流量為例
如果投資人要投資股票前,萬集會計師事務所建議也先行查閱公司歷年的財務資料,只要打開Goolge都可以搜尋到上市櫃公司的三大財務報表、自由現金流量等資訊,或是也可上公開資訊觀測站。

哪裡看上市櫃公司的財務報表?
可以上公開資訊觀測站,因為上市櫃公司每月10日前都要公布前一個月營收,以及每季、年度都會公布當季、當年度的財務報告等,讓投資人可以了解公司營業的狀況,輸入股票代碼就可以查詢到,非常方便,如果有用股票投資軟體APP的話,也可以用手機就可以查詢財務資訊。


台積電113年度財務報表,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現金流不足的案例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公司接到一個大訂單,急於擴大生產。訂金支付給供應商,廣告費用持續投入,貨物生產完成又要支付尾款和運費。從銷售到實際收回資金,可能長達三個月。如果沒有充分的現金流及預算規劃,公司很可能在產品熱賣的同時,面臨資金斷裂,發生周轉不靈而倒閉的風險。
企業能否繼續經營下去,完全取決於手上有沒有現金。
要觀察一家公司是否真的有賺錢,現金流量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察指標。
三大報表要一起看
在看財務報表的時候,建議讀者要一起看,而且要針對個別產業別去做了解,把每家公司的財務報表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去了解他們,以免只是看到皮毛而已,這點就很需要生活常識及產業知識,也是每個證券分析師每天在做的工作。

黑字倒閉:損益表顯示賺錢(黑字),但公司因資金不足而倒閉。
公司會倒閉的主要原因,就是「付不出錢」來,不管是支付給供應商的錢、支付給員工薪資,又或者是要償付銀行負債或者是貸款。總之,「黑字倒閉」就是損益表帳上看起來是賺錢的,但是最後銀行存款或是存摺裡面,卻已經是空空如也,也就是公司最重要的命脈「現金」已經用盡了。
所以淨利或損益最重要的原則,不要以為賺錢就好,收到錢才是最關鍵的。除了賺錢以外,「現金」才是一個企業存活的關鍵。
把企業比喻成人,企業的現金流就像企業的「血液」一樣,只有讓企業的「血液」順暢循環,企業才能健康成長。
避免「黑字倒閉」3大重點:
1. 關注現金流(掌握現金活動、營運活動、交易事項,有效掌握企業經營)。
2. 關注應收、應付、預收、預付帳款(現金流愈早進來、愈晚出去愈好)。
3. 關注借款期限(每天、每週、每月、每季、每年關注現金流與期限,掌控公司債權)
在面對經濟前景不明的時代,備有足夠的現金儲備更是生存關鍵
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公司很容易陷入資金周轉的危機,即使公司帳面上顯示是獲利的,但是現金未能即時收回,或是公司的內控制度有問題,對客戶的信用查核未確實造成呆帳,也是有機會陷入倒閉危機之中。因為不管是員工、供應商還是合資公司、投資人,他們需要的都是現金收回,就算帳上有淨利,但是應收帳款要收回來,才算是完成交易。而2025年剛開始,全球就陷入川普總統關稅戰的陰影中,之前的疫情3年也造成了需求減少、供應鏈大亂等危機,在全球都極度不穩定的情形之,企業不敢大筆花錢投資、聘人,則公司收款和付款都可能遭到延誤,因為整個產業供應鏈都是上下游緊密結合的,上游廠商發生經營危機也可以導致下游廠商收不到貨款,這些延誤就可能會引致公司,甚至整個產業鏈的現金流危機。唯有提前制定良好的現金流方案,緊密監控公司現金水位,才有可能讓企業更有彈性,靈活面對市場變化。
打造穩定現金流
中小企業的會計解決方案
回到最初的問題:「開公司,一開始需要專門請會計嗎?還是我自己用Excel記帳可以?」
建議的處理方法是:
- 用Excel記錄流水帳:利用銀行明細,加上零用金記錄。
- 建立週/日損益表:記錄收入、成本、費用等項目
- 定期盤點資產負債:每週或每月盤點庫存和應收帳款
- 監控現金流量:預估未來3-6個月的現金變化
- 導入簡單會計系統:使用易於上手的會計軟體來記錄公司的日常收支。
- 聘請專業會計人員:當公司預計要IPO,或是公司的業務足夠複雜時。尤其現在因為少子化的關係,會計人員嚴重缺乏,建議可以將會計及稅務申報事務委託給會計師事務所。就能夠讓公司省時省力又放心!
財務會計vs管理會計
這兩種會計方式有明顯的不同:
財務會計側重於向外部利益相關者(如稅務機關、投資者)報告公司的財務狀況,必須遵循一定的會計準則和法規規範,例如: 商業會計法。它的重點是財務表現和合規性。
管理會計則專注於為內部管理決策提供信息,形式可以更加靈活多變。它根據管理者的需求定制,提供更具戰略價值的信息。管理會計就是對當前財務資訊的管理,包括識別、監控、分析和分類。 企業經營者(例如經理)使用這些資訊就企業的日常營運做出適當的經營決策。
萬集會計師事務所建議公司老闆,少子化時代及會計人才缺乏,中小企業公司可以沒有請專職會計,但是財務紀錄一定要做,所以如果老闆自己可以先從建立現金流水紀錄開始,再與會計師事務所配合,委外稅務申報及簽證部分,則可以達到公司財務管理的目標。
委外會計服務的選擇-會計師事務所
因為稅務法令的繁雜,而且了解稅務法規的專職稅務會計人員難尋,通常99.9%的中小企業都會委託「會計師事務所」處理記帳報稅的工作。在委外會計服務時,建議找會計師事務所,因為會計師才能夠提供公司全方位的會計服務,包含會計師稅務簽證,資本額簽證,股權規劃等等。雖然記帳士費用較低,但主要只能處理基本報稅,對經營管理的會計報表幫助有限。相比之下,會計師能提供更全方位專業的服務,包括較複雜的會計財務報表簽證,記帳處理和現金流量表編製,更能協助企業主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
結語
會計和財務管理並不只是繁瑣的數字工作,而是企業經營的核心工具。正如文中所說:「數字是最不會騙你,又能夠跟你講最多資訊的東西。」
作為企業主,你不必成為會計專家,但你必須了解基本的財務報表和管理概念。隨著企業的成長,你可以逐步引入專業會計人員和更複雜的系統,但財務報表忠實表達的責任,永遠在於公司負責人/董事會,會計師事務所跟會計人員只是輔助而已。
記住,財務和會計就像企業的導航系統和黑匣子,缺一不可。學會使用這些工具,將為你的企業保駕護航,避免在商業旅程中迷失方向。
延伸補充:公司的帳要給怎麼做?、 台積電及統一超財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