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利事業利用擴大書面審核制度鑽漏洞,規避或逃漏稅負之錯誤樣態
近來發現營利事業利用擴大書審制度規避或逃漏稅捐計有下列型態:一、利用成立多家企業分散收入,以適用擴大書審規避查核。
二、跨轄區設立關係企業,以規避稽查。
三、適用擴大書審企業替關係企業開立銷售發票分散收入,將取得之憑證轉供關係企業列報成本及費用。
四、利用擴大書審企業開立無交易事實之發票予關係企業作為成本費用之憑證。…….
近來發現營利事業利用擴大書審制度規避或逃漏稅捐計有下列型態:一、利用成立多家企業分散收入,以適用擴大書審規避查核。
二、跨轄區設立關係企業,以規避稽查。
三、適用擴大書審企業替關係企業開立銷售發票分散收入,將取得之憑證轉供關係企業列報成本及費用。
四、利用擴大書審企業開立無交易事實之發票予關係企業作為成本費用之憑證。…….
營業稅選案查核將自112年4月1日開始,如有短漏報營業收入者,儘速辦理補報補繳,以免受罰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營業稅查核作業將於112年4月1日起執行,該分局於查核作業前辦理輔導及宣導事宜,籲請營業人自我檢視帳簿憑證,若有短漏報營業稅情事,請於輔導期間內自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凡屬未經檢舉及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之案件,將可適用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免予處罰之規定
基於有所得就該課稅的公平納稅原則,稅官必須精進技能。另外,數位經濟產值正在節節攀升。今年受疫情影響,實體零售轉往線上,平台業者Uber的外送服務收入超越乘車業務;亞馬遜今年連兩季營收創下雙位數成長;剛落幕的雙11購物節,天貓淘寶銷售額再創歷史新高。即使台灣防疫有成,但上半年,相較於實體零售負成長4.8%,網路銷售年增將近2成,產值超過1500億元。如果線上收不到稅,台灣將面臨嚴重的稅收短缺問題。
密技1:追網紅節目,了解業配行情
密技2:用雲端發票推估收入
密技3:AI加持,找出未來可疑案件
財政部擬具「稅捐稽徵法」(下稱本法)部分條文修法案,在朝野立委共識下,經立法院三讀通過,除修正條文第20條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其餘修正條文將俟總統公布後施行。總統於本(110)年12月17日公布修正「稅捐稽徵法」(下稱本法)部分條文,除第20條有關滯納金加徵方式由行政院另行核定施行日期外,其餘條文已於19日生效。
一、維護納稅義務人權益部分
二、為適切保障政府租稅債權部分
三、為處罰合理化部分
四、為切合實務需要部分
Facebook私密社團交易,過去總是難以查稅的角落,北區國稅局表示,近期正透過三步驟展開網路追稅,
首先,透過Facebook外部關鍵字搜尋,鎖定特定知名賣家
第二步,透過知名賣家ID,找到其所經營的網路商店,向平台取得金流資訊。
第三,確認漏稅事實後,依序追討營業稅及所得稅。
合法節稅是權利,但若要動歪腦筋、鑽漏洞來避稅、逃稅,免不了得與國稅局一番「鬥法」,隨著時代演變,國稅局為掌握稅源,除實地稽查外,近年也透過稅務資料庫交叉比對物流、金流、資訊流,揪出異常案件並深入調查,許多逃漏稅案件早已無所遁形。
了解,國稅局最常查獲的逃漏稅、避稅案件,主要以營業稅、個人綜合所得稅為大宗,其中營業稅是許多稅目的「源頭」,更是各國稅局緊盯的重點,近年像臉書社團售貨、販賣遊戲點數、網拍平台等三大類型,是最常被國稅局查獲的違規樣態。
報薪資,小心被國稅局盯上。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近年查獲一件「假退休、真逃稅」案例,公司負責人支付高額退休金給員工並列報薪資費用,再讓員工將退休金匯回公司,藉此逃漏稅,結果逃不過國稅局法眼,被補稅加罰180萬元,得不償失。
此案是較為特別的虛報薪資案件,利用退休金可能部分免稅的特性,試圖透過親朋好友當作人頭,藉由虛報薪資費用來降低公司的課稅所得額
網路交易大查稅!全年存超240萬、高頻存入,財政部要銀行定期主動提供明細
財政部日前發函給銀行公會,提出依《稅捐稽徵法》第30條規定可行使調查權、《個資法》第15條蒐集目的具正當合理關聯、及《銀行法》48條在法律另有規定下,客戶資料不受保密限制等這3大法規下,要求各銀行定期提供「高頻存入且達一定金額」者的個人帳戶明細資料給財政部資訊中心。
網路賣家小心稅務風險,財政部17日完成預告新電支條例子法規與大數據查稅法源,自今年12月起,年收款超過48萬元的電子支付機構必須申報實際收款人身分、交易款項紀錄給財政部,以做為大數據查核網路交易課稅資料。
2020年12月底三讀通過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案(新電支條例),2021年7月1日正式上路。新電支條例母法主要為整合電子支付、電子支票,還有開放小額匯兌與相互轉帳,估5家專營電支機構及23家兼營電支機構可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