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room set with green dumb cane plant

史上最重打炒房!不動產買賣個人或法人哪個比較省稅? 從平均地權條例子法談起(113年11月份更新)

不動產房地買個人與法人名字的差異(房地合一2.0,平均地權條例110.07.01修正以後)
如果是打算長期持有的店面、商辦,做為辦公室使用,或是出租收取租金收益,則適合用公司名義買入。
如果是住宅,未來打算給孩子繼承,或是有打算出售,則用個人名義購買。還有繼承免土地增值稅,重購退稅及出售自用住宅土地增值稅優惠稅率10%、房地合一自用住宅400萬免稅、優惠稅率10%可以降低稅金。以上這些公司都沒有優惠,還會需要分配股利給股東。

person holding cardboard box on table

網路金流大查稅-電商稅務議題(1)-前言

網路金流大查稅-電商稅務議題(1)-前言
歡迎大家,今天來參加關於電商應該注意的稅務議題的講座,好那我今天就從比較淺的講到最近比較新的法令規定,希望大家回去以後,都可以帶回一些現在最新的資訊,那對大家經營電商是會有幫助的。
首先,介紹我自己,之前有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任職過,也有在上市公司的電子製造業工作過,
我們事務所因為經營很久時間了,所以從青創期、草創期的公司、一直到成熟期的公司、到發展期,或是公司可能進入到要傳承給第二代,要做一些股權移轉的規劃,這塊我們事務所也是都可以協助大家。
首先呢,我們就進入今天的主題,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子的對話就是這個,有一個人叫小明,他可能在一開始自己做個小生意的時候啊都很賺錢,那後來他因為生意做得不錯,所以就有人跟他說你要去開公司喔,可是常常有時候開了公司以後,反而他不一定收入有賺得跟他以前這樣子還要多,那這是什麼原因呢?

blue red and yellow intermodal containers

網路金流大查稅(3)-電商稅務議題-進出口買賣報單如何處理?

網路金流大查稅(3)-電商稅務議題-進出口買賣報單如何處理?
那我們現在再講第二個,還是從小明來講,剛剛講的是國內,那我們現在講一下進出口,假設小明他在國內賣的覺得還不錯生意也蠻好的,買家都很支持他,他就覺得說我這個進貨來源應該要
去找更多的,找更多的時候呢,他就想說那我是不是就是淘寶看一下好了。大家都很流行去淘寶掏貨,大家就也覺得說,欸小明去淘寶買的商品也還不錯,那進口的時候那小明也覺得說,啊沒有關係反正淘寶也沒有要求我要給它報什麼東西啊,它也沒有給我報任何的東西,我就是直接海關就是這樣,就是快遞就進來了。我想大家如果有在淘寶掏貨的話,應該都會知道其實還蠻快的,可能不到一個禮拜它的貨就送來了,小明就傻傻的就是這樣子做,那也沒有想到說他這一塊的進貨會有什麼問題。

person holding brown leather wallet and banknotes

網路金流大查稅(4)-FB糾團團媽要繳稅,電商稅務議題-高頻存入達240萬被查稅(附影片說明)

網路金流大查稅(4)-電商稅務議題-高頻存入達240萬被查稅
像我自己還滿喜歡在fb社團買東西,尤其是團媽的東西,因為市面上的用品很多,沒有很多時間可以比較,所以我會去找我比較信賴的幾個部落客,只要他們有約說這一團是什麼什麼全年僅此一次啊,很優惠啊,這種的我就很會很心動很想要參加,這種團媽的這種他的行為,大家覺得這個是服務嗎?
因為團媽常常都會說,我是服務,我是純粹服務他的粉絲而已,我其實沒有賺什麼錢,那他們常常都會這樣子講,所以純粹的服務會員沒賺錢,而且他們常常都會說,我是在私密社團裡面賣社員所以,我其實根本沒有對外營業的行為,他覺得他沒有營利的行為,他只是因為揪團,那揪團我總要付一點我的車馬費吧之類的,他們常常會這樣子講,好那大家覺得說這個算不算是營利行為呢?

person using MacBook Pro

網路金流大查稅(5)-電商稅務議題-結論及建議

網路金流大查稅(5)-電商稅務議題-結論及建議
1.訂價的時候,小明要把要繳的稅一定要記得算進去。
2.你的帳要做好,憑證那些一定有的都要報,有收錢的話就記得就是都要開發票。
3.請善用我們國家給了很多租稅優惠,例如呢:如果說開公司剛開始是虧損的,請記得剛開始虧損 後面如果有賺錢的話,請記得要用這個會計師稅務簽證,把你的稅保留,在把你的虧損保留下來,以後獲利的時候就是可以抵,其實這個是一個最簡單也最沒有爭議的稅務優惠,請大家多多利用。
4.其實最重要就是我們的法令其實一直更新,請大家記得一定要時時更新以免被罰。

magnifying glass near gray laptop computer

收到國稅局查帳公文的時候該怎麼辦呢?(113年9月更新)(附影片說明)

收到國稅局查帳公文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一般民眾或是公司行號,

常常收到正式的公文了

會不知所措,可能以為是詐騙就忽略了這份公文。

以下就跟大家三個建議,如果公司或民眾收到這類的公文,

該怎麼處理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