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財部兩招迎戰最低稅負制
迎戰全球最低稅負制,財政部擬祭出兩招,目前正如火如荼研議。
1.針對CFC制度 ,報院核定於2023年同步上路
2.評估調高國內最低稅負制稅率 調幅尚未定案
對於有會計師認為全面調高稅率恐衝擊中小企業,建議僅針對落入全球最低稅負制範圍者另立條款,財政部官員直言,這不會是考慮方向,將涉及租稅公平,也恐造成租稅迴避疑慮。
換句話說,因應國際反避稅潮流,在國內企業最低稅負制這塊,加稅、掌握課稅權恐勢在必行。
全球稅改分為兩支柱,其中第二支柱是「全球反稅基侵蝕規定」,也就是所謂的全球最低稅負制,適用對象為全年營收超過7.5億歐元的跨國企業,要求繳足最低15%稅額,預計2023年實施,財經部會估算國內約有近200家企業受影響,財政部正緊鑼密鼓討論因應措施。
其中CFC制度,財政部近期將報行政院核定上路時間為2023年,與全球最低稅負制同步接軌,這也是目前最為明朗的因應措施。
- CFC主要針對國內企業在租稅天堂國家擁有、並具控制力的關係企業,規定其投資獲利,即使未分配給國內母公司,仍應視為母公司當年投資收益,併入營利事業所得稅,課徵20%稅率。
- 至於稅率調整方面,官員表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企業最低稅負制法定稅率為12%至15%,目前稅率訂為12%,目前正在討論調高稅率,是否一次調高至15%尚未定案。
不過官員指出,在稅率調整上不會有差別待遇,也就是不考慮僅針對全球最低稅負制適用對象來調整。官員表示,若另訂全球最低稅負制條款,一來會有公平性問題,二來也容易形成租稅規避空間。
官員表示,近幾年財政部配合產業政策所需,已於《產業創新條例》、《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等提供租稅優惠,面對國際反避稅趨勢,財政部有必要持續完善我國稅制,避免課稅權拱手讓人。
經濟日報 111.01.04
全球最低稅負制門檻調整至7.5億歐元
關注國際稅改動態,財政部賦稅署長許慈美昨(11)日指出,根據全球最低稅負制新版範本,適用對象有稍作放寬,在連續四個年度間,有二年營收達7.5億歐元的企業集團,才須申報全球最低稅負。
公司治理專業人員協會、安侯建業昨日舉辦跨國稅務研討會,許慈美於會中分享我國因應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租稅行動計畫的作為。
許慈美指出,財政部正密切注意OECD所推出的全球最低稅負制,該稅制原先是鎖定全年全球營收超過7.5億歐元的企業集團進行課稅,不過在新出爐的立法範本中,有放寬課稅資格,改為連續四個年度間,有二個年度達標的企業,才需要課稅。
公司治理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馬國柱表示,OECD去年底公布立法範本後,目前正由各國將其納入國內法,預估2023年上路。
經濟日報 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