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法規, 個人綜所稅, 免稅額, 列舉扣除額, 房地合一稅2.0, 海外所得, 營利事業所得稅, 綜所稅免稅額, 股利收入, 遺產及贈與稅

節稅懶人包!一次看懂所得稅、贈與稅、遺產稅、房地合一稅!2023年各種稅的節稅重點

5月報稅季來臨,報稅前一定要了解節稅撇步,節稅可以拿來做資產分配的一環,節稅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項?怎麼做才不會誤踩國稅局的地雷?合法的方式來告訴你節稅的方法!

綜所稅計算方式

綜合所得總額開始,扣掉免稅額、扣除額,得出所得淨額,再對應不同級距及稅率。

綜合所得總額包括哪些所得類別呢?

有以下10種所得類別

綜所稅節稅方法

高所得的綜所稅節稅方法,會建議大家可以,做到一下3點:

1.降低所得總額

2.善用海外所得額度

3.盡量提高扣除額

常見之重稅所得

十大類所得當中,常見造成大家沉重稅負的兇手可能是高額的股利所得、租賃所得或利息所得。

  • 股利所得:可以思考用個人持有與用法人持有,何者較為節稅?有沒有其他較節稅,且股利殖利率差不多的標的?
  • 租賃所得:尤其很多大地主,把土地租給別人做一些開發,那建物的起造人是登記給是地主還是承租人?租約租多久?租期屆滿的時候,建物要不要拆掉?這些都可以考慮做些調整。此外,跟股利所得一樣,也可以思考用個人持有與用法人來收取租金,何者較為節稅?
  • 利息所得:有扣繳憑單,跑不掉,而且還有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如何降低高所得者的所得總額呢?

如果是股利所得高,承上所述,可以思考用個人持有與用法人持有,不同主體何者較為節稅?有沒有其他較節稅,且股利殖利率差不多的標的?

如果是利息所得高,請參考下面這個表格,我們可以看出,把資金放在不同的地方,會產生不同的課稅效果。

  • 如果把資金放在定存,定存利息不高,而且超過27萬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度後,計入所得總額中依照累進稅率課稅,最高要適用40%的稅率。
  • 如果放在國內基金,配息課稅制度同上。
  • 如果配置在國外基金、國外債券、F股(KY股)等國外金融工具,因為配息所得屬於海外所得,就不在綜合所得總額的範圍了,達到我們想要降低所得總額的目的。

以節稅的角度來說,國外基金、短票、F股及保險,會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達到節稅目標:降低所得總額。

善用海外所得的額度

綜所稅是針對國內所得課稅,而海外所得的部分則規範在另一部稅法《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來課稅,並採取兩者同時計算,但擇高繳納的作法。

一般稅額,就是綜所稅計算公式,而下方的基本稅額,就是海外所得計算課稅的地方。

下方的基本稅額,以綜合所得淨額為起點,加計海外所得及其他項目(特定保險給付等),扣除定額扣除額670萬,再乘上固定稅率20%,即為基本稅額。

最低稅負制

提高列舉扣除額(細節可詳「112年度列舉扣除額度」)

  • 捐贈(以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20%為限)
  • 人身保險費:每人最高24,000元 (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之直系親屬可列報)
  • 醫藥及生育費: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 災害損失:核實認列無金額限制
  • 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每戶以300,000元為限
  • 房屋租金支出:每戶以120,000元為限

扣除金額最大的就是”購屋貸款利息”,因此要善加利用。

  • 每戶以1屋為限,且房屋為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所有。
  • 112年度在該地址已辦妥戶籍登記,且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 向金融機構借款購屋支付利息減除。

所以如果我有10萬元的利息收入及30萬元的房貸利息,能列報的房貸利息扣除額只剩下=30-10=20萬元

2023年綜所稅有哪些申報重點?

1. 成年認定門檻下修至18歲

2. 基本生活費由19.6萬元調升至20.2萬元

3. 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須申報營利所得

4. 手機報稅更方便,可優先退稅

各稅項目課稅級距

1.2023年綜所稅課稅級距

2.遺產稅、贈與稅級距

2023年贈與稅免稅額,每人 244萬/年,課稅級距如下:

2023年遺產稅免稅額1,333萬,課稅級距如下:

3.房地合一稅級距

節稅的三大方法

1. 盡量花

多花用的使用費,可以在列舉扣除額直接申報。 

2. 盡量給子女

能規劃財產分配給子女,例如,可以透過贈與的方式,將財產給子女。

3. 資產要法人化

經濟能力越好的人,通常越會投資,這些投資所得要做好規劃,因為個人資產要節稅較為困難,有以下兩種方法:

(1)個人資產法人化,透過公司模式將一些費用扣除,以達節稅目的。

(2)法人資產境外化,資產拿到國外投資,如果有獲利所得,每年有670萬的免稅額。但如果在境外開公司,稅率可能會比在台灣設立低,甚至是零稅率,因此不僅可省公司營業稅、公司所得稅,境外回來台灣的錢又有670萬的免稅額。

金流提早規劃! 父母一年可贈與488萬

這裡先帶大家了解贈與的概念,父母贈與給子女,每人每年贈與免稅額有244萬,父母可以善用兩人贈與所得,「1年」可以贈與488萬。如果有大量資產需給兒女,建議可以透過「開專戶」規劃,逐年贈與給兒女,可以省稅。

節稅小撇步!善用不動產的「壓縮」特性可少繳稅

情境:如果爸爸有1000萬的資產,要一次性給子女,怎麼做稅金最省?

1.贈與現金

如果一次性贈與現金1000萬,課稅標準會如下:

計算方式 1000萬-244萬x10%(稅率)=75.6萬的稅金

2.贈與不動產

一次贈與現金1000萬會課75.6萬的稅,但如果將現金轉變成「房地產」,就有解壓縮的效果!因為房屋贈與是採取「公告現值」、土地是採用「公告地價」,例如,房屋的市價是1000萬,但公告現值可能約300萬,課稅標準會如下:

計算方式 300萬(房屋公告現值)-244萬x10%(稅率)=5.6萬的稅金

同樣都是1000萬資產,1000萬現金比較1000萬房地產,兩者就差了70萬的稅。

房地產贈與 注意事項 

如果以房地產做為贈與給子女,要留意子女是不是會把房子賣掉,如果把房子賣掉,會被課徵「房地合一稅」。子女持有3年後,將房產以1200萬賣掉,這時課稅標準就會如下:

計算方式 1200萬-300萬(公告現值取得成本)x35%(房地合一稅)=315萬的稅金

如果短時間有變賣的需求,反而會被課更高的稅。

 Tips :加速贈與的方式

舉例,子女要購買3000萬的房子,頭期款2成約600萬,父母1年只能贈與488萬的情況下,可能會面臨自備款不足的問題。如果有加速贈與的需求,其實可以透過隔年的時間差讓贈與X2,如下:

計算方式 2022年12月父母贈與488萬+2023年1月父母贈與488萬

2個月內合計贈與976萬

房地產傳承給小孩 買賣優於繼承

1.買賣不動產可做好生前規劃

親屬買賣最大的優處,是可以再生前把房產做最好的配置,並將房產給指定人。舉例來說,甲先生名下有4房,4名子女,甲先生可以利用買賣房子的方式,將每一戶過給小孩,同時可以規避繼承會遇到房地合一稅取公告現值的問題。

但是如果用繼承的方式,甲先生離開後,4名子女透過繼承,會拿到各房子的4分之1的持分,皆非獨立產權,未來要做處分、買賣的時候易有糾紛,往往親屬間會為了這4分之1吵架。

Tips :買賣要注意金流

透過買賣不動產的方式,可以避免到剛剛上述提到贈與會遇到的「公告現值取房產」、「房地合一稅」的問題,但是要注意的是,跟二等親子女做買賣要注意的是以下這幾點,否則會被認為假買賣!

1. 金流
子女付的錢,一定要回到爸爸的帳上。

2. 貸款
子女一定要有自備款2成,例如1000萬的房子貸款是200萬,若子女沒有實質的現金,可以透過贈與免稅額244萬處理,但要注意這筆金流必須向國稅局申報,拿到憑證後才有辦法過戶。

3. 還款能力
子女要有工作能力,房貸不得大於收入,不然國稅局會認定假買賣。

2.繼承不動產要留意房地合一稅.爭產問題

繼承不動產的,可以省去土地增值稅的成本,但是要注意的是「房地合一稅」,子女如果有處置、變賣不動產,同樣會遇到取得成本「公告現值比市價低」的問題,公告現值與市價,會有巨幅的價格落差,如果短短一年賣掉會被課45%重稅。雖然繼承有高免稅額,不過要留意的是,繼承沒辦法做生前規劃,容易有未來子女爭產的問題。

節稅善用三大特性 提前做好金流規劃

記住這個重點! 在正常情形下,財富承承,通常是買賣>繼承>贈與,贈與則是需要長期的規劃,但其實這3項可以進行組合,先做好金流規劃又能省稅!

身前如有指定人做繼承,可以做好資金規劃,可善用這三步驟!

1. 贈與

父母可以先逐年贈與現金,以贈與免稅額488萬為上限,每年將資產給兒女。

2. 買賣

父母可在生前規劃不動產給兒女,可避免爭產問題,兒女可以拿先前贈與的金流進行買賣,這樣可以避免贈與後不動產,兒女要轉賣時,會遇到房地合一稅「公告現值」獲利的計算方式,會被課與重稅的問題。

3. 繼承

父母身後,可在身上留有約2000萬的資產,未來子女在繼承上不會被課稅。

會計師提醒: 須衡量家庭狀況,以及如果採用繼承,則需另搭配遺囑,並注意特留分的規定。
如果先贈與給子女,也要小心萬一子女自行出售房產,父母可用贈與後信託的方式取得房產的控制權。

自住利息、房屋租金列舉扣除額節稅

自用宅購屋利息列舉扣除額 最高上限30萬

1. 房屋須登記為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所有

2. 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

3. 每戶只能申報1屋列報(不能以人頭)

4. 2個門牌打通,僅能選1屋列報

房屋租金支出列舉扣除額 最高上限12萬

1. 承租房屋之租賃契約書及支付租金之付款證明影本

2. 房東是否有如實申報所得

今周刊CPA Corey綜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