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吳泓勳/台北報導】
2012.06.11 10:38 am
報稅愈來愈便利。拜網路資訊流通之賜,流程愈來愈清楚、軟體可以下載、政府甚至可以幫你先設算好,上網結算申報的說明更是到處都找得到。但是資料畢竟是僵化的,涉及到報稅細節與疑慮時,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這些「因人而異」的部分,除了參考國稅局網站的公開資訊,或財政部新聞的正確解答,有時候,還得自己打電話尋找答案。
問題就出在問題答覆上。報稅每年每人只會碰上一次,相對整天在處理稅務問題的稅官,專業知識當然天差地遠,如何把一連串的專業詞、數字、流程,這些硬梆梆的內容,讓它變得輕鬆、易懂,是主管機關的一大考驗。
民眾打電話到稅務機關,針對個人報稅事宜提出疑問時,最怕的,就是換來一連串稅法專業名詞,加上繁複的流程講解,沒搞清楚答案,先被搞得頭昏腦脹。
尤其稅務法規內容龐雜、細節規定與例外條文也多,往往換一個字,意義就完全不同。舉例來說,光是想要弄清「扣繳」、「扣抵」、「抵減」三個字意義與分別,就會先考倒一堆人。
愈來愈多人透過網路報稅,相對來說,愈來愈多稅務機關行政人員,有更多時間,可提供「一對一」的臨場服務,坦言之,需要自己跑一趟稅務機關的納稅義務人,若非「案情複雜」,就是稅務知識相對不足,因此強化稅務人員現場「說文解字」的能力,是愈來愈重要的新課題。
【2012/06/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